创意设计学院
——用创意赋能美好生活
创意设计学院始创于1984年,是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最早成立的二级学院。现开设视觉传达设计、影视动画、环境艺术设计、产品艺术设计、室内艺术设计、广播影视节目制作、数字媒体技术、工艺美术品设计8个专业,在校生人数超3200人。学院以“求真、善行、弘美”为院训,以“强技重艺,徳技并修”为重要发展理念和教育特色,服务文化强国,美丽中国,乡村振兴、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,服务常州及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建设,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求,积极奋进,在数字内容生产,数字孪生、展馆设计与施工、品牌咨询与设计、文创产品开发、人居环境设计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、手工技艺传承创新等领域积聚一定优势。
——专业建设。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,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,一等奖1项,二等奖2项。建设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1门、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。作为牵头单位制定了影视动画、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。由影视动画、视觉传达设计、环境艺术设计、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四个专业组成的影视动画专业群2021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。影视动画为江苏省骨干专业,江苏省高职本科“3+2”分段培养试点专业;视觉传达设计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,留学生教育试点专业;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完整拥有“3+3”“3+2”“4+0”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项目。在近几年中国科教评价网(金平果评价网)发布的数据中,学院8个专业均在全国前15%内,影视动画,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入全国前5%。
——师资队伍。学院目前在职教职工总数86人,其中正高职称6人,副高职称26人,博士(含在读)13人,硕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87%,聘有省级产业教授2人,市级产业教授7人。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、江苏省“333工程”及“青蓝工程”人才6人,“青蓝工程”团队1个,江苏“紫金文化优青”人才5人。1名教师获江苏轻工大国工匠和省乡土人才“三带”名人称号。
——特色工作室。学院建有“中国传统纹样创新应用研究基地”“口述历史研究基地”“苏南民艺传承与创新基地”“运河文化协同研究中心”“胡进庆动漫艺术馆”“时尚礼品工作室”“家居艺术创新工作室”“中法陈设艺术工作室”“观物工作室”“绘画艺术工作室”“生活美学体验-茶艺工作室”以及“留青竹刻”“紫砂茶宠”“乱针绣”“艺术琉璃”等一批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创新工作室。
——平台基地。学院建有数字创意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5000多平米,设施设备超3000万元。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:国家数字影视动漫实训基地、国家无纸动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。省部级基地6个:江苏省(创意设计“1+N”)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;纺织服装数字创意公共技术(集成)平台;三维人体数据与数字艺术产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;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-江苏服饰文化研究院;教育部文化素质教指委“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”,江苏省职业教育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。
——科研课题。近年来,学院教师立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,省艺术基金3项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,省部级重点课题4项,一般课题20多项,市厅级课题100多项。
——大赛获奖。近年来,师生积极参与各类技能大赛、创业大赛、设计竞赛、国际交流,屡创佳绩。在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;在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累计20多项;近几年,在江苏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动漫设计与制作、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、艺术设计(平面设计+室内艺术设计)、建筑装饰技术应用,虚拟现实(VR)设计与制作等赛项中获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累计30余项。在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、江苏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紫金奖中国(南京)大学生设计展、江苏省高校艺术教师基本功展示等赛事中获得含一等奖等奖项累计30多项。
——未来展望。新的发展时期,创意设计学院围绕培养具有大设计意识、新技术素养、工匠精神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、双创型技术技能人才目标,不断深化“产教融合、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不断完善“强技重艺”的人才培养路径,把学院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现代化、国际化、创业型、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职教示范区。
(数据统计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)